被討厭的勇氣
書名:被討厭的勇氣
本書評價蠻兩極的,有些人認為太過於以自我為中心,有些人則認為對人生很有幫助,內容是透過年輕人與哲學家的對話,讓讀者慢慢瞭解阿德勒心理學,在看這本書前,我的思維比較接近年輕人的想法,所以看這本書時彷彿自己真的再跟哲學家對話一般。
這本書會挑戰自己原有的思維,甚至有些觀點會有點無法接受,雖然內容簡單明瞭,但要做到卻很困難,這也是阿德勒心理學難以執行的原因。但我覺得這本書可以幫助換個角度去思考,而不是只用既有的想法去看一件事情,就像是多學習了一種思維模型。
---------
沒有人是住在客觀的世界,而是都住在自己賦予意義的主觀世界,所以問題不再於世界是什麼樣子,而是自己是什麼樣子。
自己的想法決定了這個世界的樣子,我想這就跟正念有關係吧,當自己覺得這個世界對不起自己,那就會聚焦在不好的事情上,事情只會越來越糟糕,但換個角度,如果都用正面的態度去面對事情,一定不會讓事情越來越糟。
如果只聚焦在過去的原因,想用它來說明一切的話,就會落入決定論的框架中。應該追究的,不是過去的原因,而是現在的目的,問題不在「經歷過什麼事」,而是「如何解釋它」。
無論你之前的人生發生過什麼事,那對你將來要怎麼過日子一點影響也沒有。決定你人生的,是活在當下的自已。
只是把不幸當成讓自已特別的武器,那麼就永遠需要這種不幸的狀態。
你之所以不幸,並不是過去或環境造成的,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,只是「勇氣」不夠而已。換句話說就是缺乏「變得幸福的勇氣」。
人一旦在人際關係中確信「我是對的」,那瞬間就已經一腳踏入了權力鬥爭。如果你認為自已是對的,那麼不管其他人的意見是什麼,都應該在這裡畫下句點。
你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而活,我們沒有必要去滿足別人的期望;別人也不是為了滿足你的期望而活,當別人不能如你所願地行動時,你不可以因此動怒,因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。
要區分是誰的課題,方法很簡單。請想一想「因為這個決定而帶來的結果,最後會由誰來承受?
別人要對你的選擇做出什麼樣的評論,這是別人的課題,你是無法干預的。
必須有人開始去做。就算其他人不配合,也和你沒關係。應該由你開始,完全不必考慮其他人是否提供協助。
完全只在乎「別人是如何看我」的這種生活方式,其實正是以自我為中心,只關心「我」的生活型態。
不要想著「這個人會給我什麼?」而是「我可以給這個人什麼?」。
所謂的歸屬感並不是與生俱來的,而是要靠自己的雙手去獲得的。
在害怕關係崩壞的恐懼下過日子,其實只是為了別人而活,是不自由的生活方式。
相信別人的時候不附加任何條件,即時沒有充分的客觀事實足以證明,也選擇相信,無條件相信,這就是信任。
人生是一連串的剎那,過去和未來都不存在。你想要藉由回顧過去、預見未來,給自己一個免除責任的藉口。事實上,過去發生了什麼事,和「當下」一點關係也沒有;而未來會如何,也不是「當下」要考慮的問題。當你認真活在「此時、此刻」,根本不會想到這些事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