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6月, 2019的文章

2018/6/30-2019/6/30 美股投資紀錄

圖片
2018/6/30-2019/6/30  美股投資紀錄 一年操作一次,股息再投入。 名目報酬率 7% -通膨率 2% =實際報酬率 5% (不含匯兌利益) 相較於美元定存 3% ,這成績還算及格吧。 去年平安夜,美國股市跌到這一年來的最低點,資產最高跌幅達到 14% ,但因為是長期投資,面對這跌幅依然以平常心面對,另一方面是在當兵也沒辦法操作,所以就當作沒看到。 比起台股,美股還是穩定多了,不只下跌的部分都漲回來了,還有賺點錢,雖然還沒出售都只是紙上富貴,未來的走向也不一定,但至少給了我一點操作的信心。 佛系投資年賺 18% 還是年賺 300% 之類的書,真的看看就好,為什麼,因為我就是那個跟著操作的傻子,算是買了個經驗。 現在我只相信巴菲特的那句話,投資最好的方法就是限制自己一生只有 20 次的投資機會。 感謝看不起我的人,感謝相信我的人,讓我更努力成功證明自己。

專注力就是你的超能力

書名:專注力就是你的超能力 讀過「腦科學時間術」以及「專注力就是你的超能力」後,發現有些共同的地方,像是恢復專注力推薦靜坐、工作中間要安排休息、專注力最好的時間是早上,睡前不要接觸藍光等等,但這本書更多內容是讓讀者瞭解「專注力」是甚麼、怎麼培養、消耗、運用。 --------- 作者認為專注力可以藉由訓練增加總量(與腦科學時間術的作者觀念相反)或 改變習慣來減少用量。 改變無意識的行為需要消耗專注力,所以可以透過訓練增加專注力總量,像是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姿勢、改變慣用手開門或是刷牙等等,平常不會注意到的下意識行為。 一次專注一件事情,透過反覆練習,讓身體形成習慣反應,可以減少專注力耗用量。 過多選擇,會消耗專注力,所以無論是什麼決定,都最好都當機立斷,讓自己成為能立刻下決定的人,節省意志力,可以透過 5 秒法則的運用。 工作 15 或 30 分鐘後,要果斷中斷作業去休息,因為心裡會想著還沒完成,透過焦慮效果,就能維持做事動力,休息後繼續工作會更快進入狀況,因為休息時大腦會繼續處理資訊,盡量不要作到某個段落才暫停工作去休息。 促發效果的影響法,透過心理暗示,告訴自己這個時段是專注力最好的時候,可以讓自己比較不會在該時段感覺到疲憊。 駕馭專注力的七大引擎: 1. 環境: 可以利用色彩心理學,水藍色系列較能維持專注力,而手機等等容易轉移注意力的東西不放桌上,東西越少越好,可以放面鏡子在桌上,透過自我察覺能力,提醒自己不要鬆散。 最好能根據環境決定該從事的行為,像是在書房就看書、在客廳就放鬆玩, 要進入專注時消耗最多專注力,所以要避免被打擾。 2. 姿勢: 挺直腰桿,能將血液循環改善、提供大腦足夠的氧氣,每 15 分鐘站立一次活動身體,而站著處理事情效率會比較高。 3. 飲食: 低 GI 較佳例如:蕎麥、蘋果、起司、優格,盡量不要高 GI 例如:白米、麵包、南瓜、仙貝,每餐間隔,十點、十五點可以吃堅果補充能量。 喝咖啡配優格可以減少咖啡因效果消退時的疲勞感。 喝水是最重要的,水分不足會影響專注力。 4. 情緒: 喜、樂-創造力,加快決斷時間 。 怒-增加行動力、解決問題的能力,有目標的行動 。 哀-冷靜、公正的下決定,深層思考

腦科學時間術

書名:腦科學時間術 這本書是我第一次買時間管理類型的書,因為覺得自己做事情專注力不夠、沒有效率,常常只是在書桌前待滿 8 小時,卻沒有 8 小時的產出,剛好在誠品逛書店時,看到了這本,看一看感覺不錯就帶回來了,頁數不多,但內容蠻豐富的,而且按照書中的內容去安排時間真的變比較有效率,對我來說是本 價值 很高的書。 --------- 工作主要可分為兩大類: 集中性工作,像是讀書、寫作等等需要耗腦力的工作。 非集中性工作,像是收發信件、閱讀書籍等等。 一天當中集中力高的時間有,起床後兩到三小時、休息之後、工作時間即將結束前、期限截止的前一天,在這些時間做需要大量集中力的工作較佳。 15 或 45 或 90 分鐘為一個循環,休息一次 10 至 15 分鐘,可以依工作內容而改變休息的方式,而睡眠循環也是如此。 集中力下降時,可以透過日光浴、節奏性運動、咀嚼、走一走讓眼前景色不一樣,可以增加前葉額的血清素,讓思考更加清晰,幫助恢復專注力。 不要累了才休息,應該要在身體累以前就提前休息,休息時禁止看與讀等等需要視覺專注的活動,可以找些讓自己療癒的事情,像是聽音樂、按摩、跟寵物玩、閉眼休息等等,彈性運用各種方法,能冥想最好。做能觸發聽覺、觸覺、味覺的事情,除了視覺以外的事情都可以,因為視覺會大量耗用專注力。 如果平時真的非常累,就小睡至少 5 分鐘,因為專注力不集中做事反而沒效率,不用勉強一定要撐滿一個週期才休息。如果凌晨一定要加班,當想睡時,就馬上睡 90 分鐘,再起來繼續完成工作,不要撐到工作結束才睡。 當運用專注力時,若產生雜念就寫下來,盡量不要用打字的,寫字才能讓大腦產生已經完成的感覺,比較不會繼續想。 環境對於專注力的影響很重要,像是桌子、電腦都要整頓好,要能 10 秒內找到想要的東西,否則專注力就會被吸引走。 可以設定工作的時間限制,像是一小時完成、 X 月 X 日前完成,設定下班時間,不要有做不完就加班的心態或在晚上排入不可更動的計畫,讓自己設法準時下班,可以提高腎上腺素,提升效率。 起床後 2~3 小時是大腦黃金時段,只做集中工作,非集中工作延後到下午做。 午休 20~30 分鐘,超過三十分鐘會進入較深層的睡眠,起來後反而更沒有精神,而三點以後就不要睡了

綠角的基金8堂課

書名:綠角的基金 8 堂課 自從大學修過投資學以後,才慢慢知道投資的重要性,尤其一般大眾最常運用的就是將錢存進銀行,但在考慮通膨後,實質利率都是負的,也就是會越存越少。 投資工具沒有最好或是最壞的,只有適不適合自己、能承受多少的風險,經過初步摸索,對當時的我來說最適合的就是股票投資,剛好可以運用專長分析財報,後來也學了總體經濟分析、基本面分析、技術分析,但慢慢的發現各種分析技術的缺失以及自己能力的不足,所以轉往開始研究 ETF ,才發現綠角,看了他的部落格慢慢瞭解台灣投資環境的落後,到書店剛好看看到他的書就順手帶回家了,看完這本書後,下定決心以美股為投資的第一考量。 --------- 高風險不等於高報酬,因為高風險也包含高虧損,所以相對於報酬,更應該在意虧損,虧損需要更多的報酬才能彌補回來。例如:投資 $100 ,先虧損 10% ,之後需要上漲 11.11% 才能彌補回來。 風險是不確定性程度,如果高風險等於高報酬,那就等於沒有風險了,所以投資前,先談風險以及如何排除風險,再談報酬;就像要享受浮潛的樂趣,必須先瞭解如何排除可能遇到的風險,像是呼吸管進水時,要大力吐氣來排出進去的水。 集中持股的風險大於分散持股,雞蛋不要裝在同一個籃子的概念,而最方便建立分散式的投資組合就是基金及 ETF 。 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績效,評等不可靠,因為未來沒辦法預測,評等是過去的績效表現,而是要注重總開銷費用。因為整體市場的報酬固定,所以更應該計較開銷費用,時間拉長透過複利效應,開銷費用高的投資工具會使報酬落後許多,所以並不是所有的基金或是 ETF 都是很好的投資標的,像是台灣的 ETF 開銷費用遠高於美國。 基金又分為主動型與被動型,但大多數人沒辦法像巴菲特一樣有獨特的眼光,選出有價值的公司,所以推薦一般人選擇被動型基金。 市場因為不理性以及無法預測,所以不應該選擇以擇時的方法進出市場,而是以定期定額的方式投資,並且每年向上調整投資金額。但定期定額不代表一定有正報酬,且不要隨意停利停損,除非有辦法預測市場走勢。 做好資產配置對抗不確定性的風險,像是股債平衡、分散投資不同地區,透過每年再平衡並且依照投資目標的遠近調整組合,像是 110- 年齡,年紀越大越轉為保守。 近幾年會用的資金不要投入股市,因為

金錢心理學

書名:金錢心理學 這本書主要說人是不理性的,在花用金錢時會受到哪些影響,但其中有些觀點我比較不認同,像是使用心理帳戶以及使用信用卡,因為使用得當,其實更能幫助理財,我在想作者可能是以比較極端的例子去呈現,用非常不理性的角度去觀看,但透過書中的例子還是能提醒自己不要犯了基本的錯誤。 --------- 影響花錢的因素主要有下列四項 「心理帳戶」 作者認為不同的心理帳戶,像是日常開銷、娛樂、獎金帳戶,其實都是來自同一個帳戶,「自己的錢」,所以不應該分開區別。 因為人不是理性的,很容易挪用其他帳戶來補貼另一個帳戶,或是花費該帳戶時,不會思考到其他帳戶的機會成本,反而限制了思考。 像是獲得一筆獎金時,會放到獎金的心理帳戶,而影響購買的東西,例如拿去買奢侈品。 除非能理性的思考,不將各個帳戶間的預算挪用,並且合理的規劃,才比較適合使用心理帳戶。 「免費」 通常會讓人喪失判斷力,使用免費品後,會使所有權感增加,讓自己覺得好像擁有了這項商品,進而增加購買的慾望。 「付錢的痛苦」 像是用籌碼代替賭金,會感覺沒在花錢,降低付錢的痛苦。 時間拉長時,花錢的痛苦會下降,就像用信用卡,只是延遲支付,但是拿到商品的當下,會覺得是免費的,等到月底收到帳單時,才發現那筆支出。 預付就像是悠遊卡,儲值完,消費當下通常只會注意餘額,而不是花了多少。 提前支付或是延後支付都會降低付錢的痛苦,進而影響到了當下的判斷。 「金錢的相對性」 領出 $200 ,相對於手續費 $5 就顯得沒什麼,會讓人更容易不在意,而花掉那些小錢。 定價 $100 折扣變 $60 的商品相對於 $60 的商品更有吸引力,即便是同樣的商品只是換了包裝,所以不應該評估省下 $40 ,而是專注花掉的 $60 。 花費 $10,000 的手續費 $20 相對於花費 $100 的手續費 $20 ,會來的便宜,容易讓人忽略,消費時雖然手續費佔總金額的比例不同,但都是花費 $20 的手續費。 幸福感也是相對性而比較出來的。 --------- 考慮機會成本的方法,關注當下花掉的錢,會放棄未來的哪些選項,像是花錢以前問自己,這筆錢可以拿來幹嘛? 定錨效應,數字的暗示會影響人對價格

窮查理的普通常識

書名: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這本書對我來說蠻特別的,當初是因為做投資學報告,教授指定用書所以才買的,買來也是隨便挑一講,覺得簡單的看一看,然後做完報告就沒碰過了。 簡單的說,因為當時的我沒有閱讀習慣,這本書又特別厚,所以完全沒興趣讀下去。 後來再次拿出來看是退伍後,因為在當兵時養成了閱讀的習慣,所以就把這本書重新拿出來看,雖然書名為「窮查理的普通常識」,但內容可不是普通常識那麼簡單,除了投資的概念,更多的是處事的道理, 如何找出問題、面對問題、解決問題,看完後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,經典,所以今年六月又重看了一次,尤其是看完心理學的相關書籍再回頭來看這本會更有感覺。 --------- 不斷打破舊有的思維,打破自己最愛的觀念,主動挑戰修正最愛的觀念,承認錯誤。 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部分,但也最難做到,因為有避免不一致傾向,大腦會抗拒改變,試著回想自己的經歷,要擁有新觀念很容易,但要打破舊有思維卻不容易,尤其是一個已經用了很久的觀念。 像是在接觸投資前,家庭教育給我的觀念就是不要碰股票之類的投資工具,努力賺錢,把錢省下來存進去銀行,這才是對未來最有保障的理財方法,但接觸投資後,我才慢慢修正自己的觀念,同時把理財觀念帶給家人,一開始當然會被否定,但逐漸的做出成績後,家人也慢慢的能理解了,但這過程不容易,而且花費了好一段時間。 逆向思考,先弄清楚「別做什麼」,然後才考慮「採取的行動」。 通常在面對問題時,總是習慣會用單向正向角度思考,該怎麼做能成功、用甚麼方法比較省時,並不是說正向角度思考不好,但有時候透過逆向思考反而能從不同的觀點切入。 像是考試會計時,不是一昧地準備如何解題,而是要先知道這科目能不能用計算機,如果不能,就要學會不用計算機也能解出題目的方法;如果能,那就能將多餘的專注力給予其他科目。 掌握廣泛的基礎知識,列成檢查清單,檢驗各種決定,透過檢查清單保證自己的行為沒有錯誤。 檢查清單應該是大多數人都會用到的方法,像是出去旅遊時會寫下清單,檢查有甚麼東西沒帶到,其實不只是旅遊會用到,檢查清單可以是任何事情的檢驗方法,因為大腦通常不是理性的,所以更應該透過檢查清單去檢驗自己的想法是否合乎邏輯。 像是投資時,一間公司的基本面已經開始走下坡了,但手上股票虧損了 10% ,卻不願意放手,反而更想加碼攤平,期待

一日環島 24耐

圖片
這世界本來就不公平,唯一公平的是時間。 2019.06.07 挑戰自己 24 小時內完成一日環島,也就是所謂的 24 耐。 24 耐有很高的風險,疲勞駕駛的狀態就跟酒駕一樣危險,輕則危害到自己安全,重責危害到他人,要挑戰必須做好規劃以及瞭解自身狀況。 建議要有環島、長途騎乘經驗並妥善規劃,不要隨便挑戰。 規劃 不要因為只有一天就不規劃,挑戰需要極高的專注力,反而更應該規劃,因為狀態不佳時,沒辦法想太多,要把注意力都放在路況,而休息地點、加油地點、路線等等,當天都不該花太多心思在上面。 覺得累或是車子有狀況就要立刻休息、查看狀態,如果沒辦法繼續完成就找地方住宿,改以 48 小時形式完成環島,不給自己壓力一定要完成的想法,以輕鬆的態度去面對,還有保險買 2 天以防萬一。 提前休息為原則,不要累了才休息,每次睡眠時間不超過 20 分鐘,因為睡眠 30 分鐘以上會進入深層睡眠,反而睡醒會比較累。 飲食以少量多餐為原則,因為吃太飽血液會在腸胃,反而會比較容易想睡。 因為是 24 耐初體驗,所以選擇最短的路線,可以用 Google Map 抓路線很方便,可以電腦整理再傳到手機,如果超過十個位置,可以改為儲存地點的方式增加位置。 瞭解車輛的平均油耗,抓出安全里程,找出加油站並且預估幾點到、是否有營業,若油表剩兩格就要先加,避免太緊繃。 方向 環島主要可分為順時鐘、逆時鐘,特殊繞八不說明。 逆時鐘,可以沿海岸線騎乘,邊看海景騎乘,最高規格享受風景,但到蘇花、北宜時已經累得差不多了,有可能注意力沒辦法集中,騎乘上較危險,比較推薦多天數環島跑逆時鐘。 順時鐘,雖然不能沿著海岸騎乘,但可以在身體狀況最好時攻略山路,避免突發狀況,來不及反應。 出發時間 原本規劃天亮時剛好到北宜路口,因為天亮比較好跑也比較安全,抓四個小時台中到台北,所以是凌晨一點出發。 但後來考量,生理時鐘大概是 12 點以後開始進入深層睡眠,如果在 1 點出發,到最後的第 24 個小時,會是最累最睏的時候,為了避免憾事發生,所以改為 12 點出發,讓平時睡覺的時間最有精神。 以上安全性考量,所以放棄海景,以逆時鐘方向進行,出發時間晚上 12:00 。 開始旅途前 裝備